碧桂园最近又在人们的视野里“火”了一把。日前,《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并以335.7亿美元(人民币2269亿元)营收排第353位,较上年跃升114位。不过,这还不是人们最关注的,最让人们关注的还是碧桂园接二连三的坍塌事件。
最近,金安区碧桂园·城市之光建筑工地一处围墙和活动板房坍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是碧桂园这一个月以来第三次坍塌事故,此前还有上海奉贤项目坍塌、杭州萧山项目坍塌。
01
碧桂园各地在建项目安全事故频发
碧桂园各地在建项目频曝安全事故,引起各方关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到一年,碧桂园在全国多地项目中,已经发生致人死亡的安全事故达5起,至少10人从中丧命。
4月7日,广西崇左碧桂园项目二期一工地发生坍塌,致1死1伤;6月24日,上海奉贤区碧桂园在建小区工地发生模架坍塌事故,致1死9伤;7月2日,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中华路的碧桂园在建工地发生火灾;7月19日,河南省淅川碧桂园工地发生火灾;而这一次的六安市碧桂园·城市之光工地事故则致6死多伤。
碧桂园回应该事件称,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区域负责人已连夜赶往现场,并向公众发布声明,已通知所有施工合作单位立即停工,彻底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
整改范围不仅针对工地红线内的建筑工程,还包含红线外各施工单位的临时设施。对排查整改工作敷衍塞责的监理单位,列入黑名单,不再合作,而对本次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将予以就地免职。
02
“高周转”的运作模式导致事故频发?
碧桂园在杀入国内房企前三甲的光鲜背后,安全事故频发,引发外界对其质量的猜测与担忧,甚至内部员工压力问题屡上头条。因此,碧桂园的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尤其是其倡导的“高周转”模式引起诸多舆论。
今年以来,碧桂园的“高周转”被不断推到新境界。据悉,高周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快”,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建设、快速销售以及快速回笼资金。
此前,相关媒体报道,碧桂园内部员工向媒体爆料,碧桂园连发三个内部文件,要求提高加快三四五线城市项目周转速度、报建速度、供货速度。“设计当天内出图(通宵)”“项目摘牌20天后开工罚款”“3个月开盘有奖”“大于7个月开盘撤职……”
依据网上流传的资料,碧桂园2018年围绕“高周转”下功夫,包括3个月开盘有奖、设计当天内出图(通宵)、土地获取前40天开始前置设计工作、区域获取地块前应充分评估地块能否实现高周转等。
针对项目总具体考核办法是:摘牌即开工奖励20万,每推迟一天奖励减少1万,21天开工罚款1万,以此类推,如果41天开工撤职。开盘工期小于等于3个月奖励20万,3到4个月之间奖励10万,4到5个月之间不奖不罚,5到6个月之间罚款10万,大于7个月撤职。
的确,“高周转”给碧桂园带来斐然业绩,2017年碧桂园合同销售5508亿元人民币,跃居行业第一。但是,这种催到极致的赶工,让外界给碧桂园打上地产“血汗工厂”的标签,更是造成施工安全、房屋建筑质量等问题的根源。
03
监理不到位质量不过关?
房屋建设由第三方监理进行质量把控,一般一家房企很难在全国多地都出现房屋质量问题!但是,为了快,为了更多的钱,碧桂园把监理这一环“忽略”了!
工地上通常有:甲方、监理和施工方,三方。监理的工作是保证施工方按,照图纸、规划和国家规范来操作。既代表开发商的利益,更是代替未来的业主们保证工程质量。
但为提高项目进度,碧桂园的监理竟然是自己做的!碧桂园签发《碧桂园集团强制自行监理实施方案》通知,要求推广“自行监理”,新开工项目都要用一家名为国晟监理的监理公司(碧桂园旗下的子公司)。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35条规定,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不能有利害关系的,但在碧桂园的工地上,经常出现,监理和施工方都是碧桂园自己人。从那以后,碧桂园楼盘质量江河日下,越来越差!
04
如何保证有效率且有质量的“高周转”
某位房企高管称高周转是房企颇具无奈的战略抉择。“并非房地产商想这么干,而是市场倒逼下的发展路径,不然就被淘汰。”
房地产市场竞争惨烈,其投资需要高额的资金周转,周期越短越能在当地产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实现高周转,已成当前房地产业的必然选择。但当前形态下,在“高周转”的运作模式下,如何保证有效率且有质量的高周转才是各大房企需要考虑的问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规模扩张速度取决于房企在行业中的压力几何。“类似TOP系地产企业,不甘心丢掉行业第一宝座,会努力维持销售业绩和节奏。但速度过快会使具体项目的投资精力减少,易出现质量问题。”他还表示,工程本身的质量问题,涉及企业工程质量管理,和企业经营能力有关。不断叠加的质量问题,则会降低市场信心。
某专业人士认为,随着绿色科技,AI社区,BIM,住宅产业化等新技术的应用,行业能够以高周转速度匹配高质量发展,两者可以在技术更新的端口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