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公布了1-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69019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约2万亿元,同比增长33.7%。两者合计的财政收入逼近9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根据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1-4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微幅回落至10.3%,但仍保持相对高位增长。其中,住宅投资增速加快,1-4月投资21331亿元,增长14.2%,增速有所加快。
楼市销售继续放缓,今年前4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421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增速比1~3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
不过,尽管总体投资在住房的拉动下依然保持高位增长,但其他房地产关键指标多数出现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经过房地产的持续调控,在因城施策、因地制宜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房地产领域总体平稳。
地方收入很重要的部分——土地出让收入,今年继续维持较高增长。1-4月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40.7%。
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长40.7%,反映全国土地市场依然火热,但不同地方分化严重。根据地方数据发现,北京、上海土地市场成交并不多,北京还屡屡出现土地流拍现象,而武汉、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土地市场成交量较大。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发现,4月全国50大城市土地收入2842.2亿,同比上涨83.4%。1-4月,50城市土地出让金合计达到11882亿,比2017年同期的7984亿上涨幅度达到48.8%。前4个月,武汉、福州、广州、郑州、重庆等42个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超过100亿。不过,热点城市的土地溢价率基本平稳,基本在10%左右,明显低于调控前(2015-2017年平均溢价率为30%)的溢价率。
根据易居研究院计算的中国房地产业金融环境指数。一季度,中国房地产业金融环境指数连跌8个季度至-0.48,较去年四季度下降0.26,较去年同期下降1.35,停留在“偏紧”区间。
尽管总体投资依然保持高位增长,但包括房屋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与销售额、房企到位资金等多项关键指标增速均有所回落。
对比往年数据可以发现,中西部地区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在全国的占比从去年1-4月的约50%和约36%,上涨到今年同期的55%和42%。
业内人员指出,中西部地区的销售情况相对较好,既有楼市轮动效应所带来的资金涌入的原因,也有不同区域调控政策松紧程度和落实力度存在差异的原因。东部地区在此轮调控中调控力度最大,执行最严,所以销售影响最大。
实际上,监管层已经对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房价非理性上涨做出回应。住建部密集对成都、太原、西安、海口、三亚、长春、哈尔滨、昆明、大连、贵阳、徐州、佛山等12个楼市热点城市进行约谈,并再次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明表示,相对楼市,土地市场反应往往滞后。在调控持续一年、楼市预期普遍下调的背景下,土地市场在近期开始出现流拍现象,其降温可能在明年开始显现,后续将会对整体投资增速产生影响。
“土地市场同样存在轮动效应”,5月15日,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表示,一二线城市已经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的情况,今年前4月投资增速之所以保持相对高位,主要靠三四五线城市的投资表现拉动。而随着调控进一步深入到这些城市,当地的土地市场也会趋于理性,土地成本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例会出现适度下降,整个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在二、三季度出现增速回落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