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咨询热线:150 3802 4070
E-mail:haitianzixun@126.com
动态  / News
当前位置: 主页 > 动态 > 行业资讯 >

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核更加严格!资质审查通过率不足16%

发布时间:2018-06-01 17:03
分享到

企业资质升级力度和监管力度一直在增加,导致企业资质升级成功率降低。根据住建部公布数据来看,2017年、2018年成功申请特级资质的企业和资质项统计如下:

2017年,新增特级资质企业170家,特级资质项229个;2018年,新增特级资质企业30家,特级资质项44个(1-5月份)。

过去5个月,无论是新增特级资质企业数量还是新增特级资质项数量,2018年都不及2017年的五分之一。是特级资质标准的难度提高了还是企业申请特级资质的热情降低了?根据政策来看,应该是审核严了!

截至目前,住建部已经公布8个批次的《建筑业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其中,2018年5月25日,住建部公示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施工企业申报资质共52项,同意7项,不同意45项;建筑一级资质有28项,通过2项;市政一级资质有15项,通过5项;钢结构一级资质有5项,通过0项;桥梁一级资质有2项,通过0项;矿山工程一级资质有2项,通过0项。

综合8个批次公示统计,共190项资质申请通过审查,1018项没有通过,资质申请通过率仅有15.7%。

关于资质申请没有通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无外乎是人员和业绩,特别是资质标准简化后,工程业绩更显得至关重要。

此前,住建部发了两份文件:《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工程项目信息入库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市招函[2018]16号)和《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工程项目信息监管的通知》(建市招函[2018]10号)。

根据文件可知,所有工程相关业务都要通过省级平台办理,平台覆盖区域内所有市县。新建项目的招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信息自动实时收集,不得通过信息补录方式进入省级平台。可以理解为,在严格监管下,对于新建工程项目,以后就不存在“业绩补录”这一项了。

对于主管部门来讲,平台上有什么信息,就依据什么信息作出行政审批。如果因工程项目信息不完整导致的资质申请通不过,责任也将归到企业自身;如果有虚假信息,企业的违法成本会更重,甚至会被撤销资质、禁止参与招投标。

对于企业来说,违法成本是大大增加的;同时,也是对企业守信和自律的一大考验。

目前,大多数省份的资质申报都是通过“电子化”实行的。“四库一平台”的项目库中没有满足资质标准的历史业绩,资质申请肯定通不过。

本来“业绩补录”已于2017年年底结束。考虑到实际情况和企业需求,近几个月来,湖北、河南等多个省份向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请示,已重新开启了“业绩补录”窗口。

其中,湖北开放补录时间为2018年6月1日;河南补录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吉林补录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贵州补录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四川补录截止时间为2018年9月30日。

有升资质需求的建筑业企业,抓紧时间了,恐怕这次真的是“末班车”。一旦错过,恐怕再无业绩补录的机会。

其实,自2016年10月,住建部印发《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建市[2016]226号)后,新的资质标准,除了对企业资产和技术负责人的要求,就仅剩“业绩”一项考核指标了。

通知中提到:申请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的企业,未进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业绩,不作为有效业绩认定。

“二级资质升一级资质”,企业的相关业绩信息需进入“四库一平台”。资质申请通不过,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业绩不达标或弄虚作假。

2017年11月,住建部在《关于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的通知》中明确:对涉及的企业业绩全部实地核查。因此,2018年,针对工程业绩核查,住建部计划出台《企业业绩实地核查工作管理办法》,对现场核查行为进一步规范。

除了业绩,人员造假也在得到逐步限制。河南、福建等多个省份,开始严查项目经理在岗履职情况,以及中标登记人员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是否一致。

综上看来,同2017年的“爆发性”增长相比,2018年的资质申请略显“冷清”。监管收严的背后,是否还在酝酿其他的改革新政,比如“如何弱化企业资质”等,各位同行们怎么看?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