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咨询热线:199 3965 5981
E-mail:haitianzixun@126.com
动态  / News
当前位置: 主页 > 动态 > 行业资讯 >

国家部署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明确这7类基础设施!

发布时间:2022-12-21 17:58
分享到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进一步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
《纲要》提出要持续推进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生态环境和社会民生六大类基础设施在内的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
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在《纲要》明确的六类基础设施之外,增加了“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

 

 
以下节选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四、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十三)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增强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交通运输联系。
加强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能力紧张通道升级扩容,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有序推进区域连接线建设,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改造升级。
支持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推进重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并与干线铁路融合发展。
完善公路网骨干线路,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质量,加快省际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贯通升级。
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加强航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和区域枢纽机场,积极推进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推动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提升水运综合优势,在津冀沿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构建世界级港口群,支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加快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
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2.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电网安全和智能化水平,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完善电网主网架布局和结构,有序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重点工程,积极推进配电网改造和农村电网建设,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
优化煤炭产运结构,推进煤矿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建设蒙西、蒙东、陕北、山西、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提高煤炭铁路运输能力。
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集约布局、有序推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车船液化天然气加注站规划建设。
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统筹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水平。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3.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集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水网建设,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综合性水利枢纽和调蓄工程建设,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快推进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实施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引调水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加强节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快补齐大江大河大湖防洪短板,推进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蓄滞洪区等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推进供水、灌溉、水源工程建设,加强供水区域间联合调度。
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城镇周边的村庄纳入城镇供水体系。
强化农村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
在沿海缺水城市推动大型海水淡化设施建设。
4.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统筹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等布局建设,优化国家层面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跨区域物流服务能力,支撑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优化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商贸物流设施网络。
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提高城乡冷链设施网络覆盖水平,推动食品产销供的冷链全覆盖。
5.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推动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全面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建设促进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环保设施。
6.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
补齐医疗领域建设短板,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持续改善县级医院设施条件,补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医疗设备配备,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健全口岸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
加快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
增加普惠性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
完善妇幼健康服务设施,积极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机构及设施。
提升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等设施建设。
加快高品质、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建设。
提升体育场地设施水平,持续改善群众身边健身设施。

 

以下节选自: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四、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二)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

18.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战略骨干通道建设。

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改造升级,支持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支持重点企业、港口、物流中心铁路专用线建设和使用。

完善公路网骨干线路,加快省际间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建设。

稳妥推进民用机场建设,提升国际和区域枢纽机场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推动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在津冀沿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构建世界级港口群,支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研究平陆运河等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升内河港口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加快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

提高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密度,完善城市路网。

19.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电网主网架布局和结构,有序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重点工程,积极推进配电网改造行动和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

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统筹推进现役煤电机组灵活性提升、超低排放、供热和节能改造。

推动建设一批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煤炭基地,坚持上大压小、增优汰劣,优化煤炭产能结构,不断提高供给质量。提高煤炭铁路运输能力。

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集约布局、有序推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车船液化天然气加注站规划建设。

持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应用。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有序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

20.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引江济淮、滇中引水等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引调水工程。

加快解决防洪薄弱环节,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堤防、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

加强水土保持和河湖整治,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加大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加强节水基础设施建设。

21.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实施国家物流枢纽组网工程,稳步推进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铁路(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布局建设。

深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和应用,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建设。

优化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商贸物流设施网络,鼓励三四线城市建设区域性仓储物流集散中心。

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发展水平,加快实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22.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

建设一批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设施短板,建设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技术中心和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全面推进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厂、规模化养殖场恶臭治理设施建设。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重有色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废物整治工程,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修复关键栖息地。

加快沿海、内河老旧船舶更新改造。

建设促进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环保设施。

23.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

改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改善县级医院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地方可因地制宜加强护理院(中心、站)、康复医院建设。

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聚焦普惠性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高质量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增加普惠性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婴幼儿照护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机构及设施。

提升图书馆、文化馆等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设施、基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持续改善群众身边健身设施。

建设国家步道体系,推动体育公园、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鼓励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设施。

24.加快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

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建设“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

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

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

关键词:国家,部署,重点,领域,补短,投资,明确,7类,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