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上半年部署“去库存”目标以后,三四五线城市都已经是“焦头烂额”。有的城市给予农民购房补贴,有的城市选择给农民工解决落户,有的城市降低售价的,目标都直指农民工进城来解决“去库存”的首要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1—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5%,待售面积连续两个月减少。同时,另一组数据却显示,今年1—4月份,非重点城市商品房待售面积4.55亿平方米,比3月末有所减少,但比去年末增加了1233万平方米。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1-5月商品房销售还是在增加的,就是增速减缓,但是去库存效果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实际是这样吗?
鬼城鄂尔多斯:农民迁入不适应城市生活习惯
鬼城鄂尔多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鼓励农民来市里购房了,其中不乏内蒙古农村的居民选择购买了120平米的楼房。其中一位搬来鄂尔多斯5年的农民表示:“弄明白电梯如何运作并不难,但是直到今天,使用卫生间仍然让我觉得很难。在农村,我们一般在户外解决需求,而在这里,我害怕会弄脏卫生间。”对此他非常怀念农村的生活。
对于这些从农村来到城市定居的农民,有些早已在农村生活几十年,生活习惯早已固定,对于城市楼房的生活,他们不是没有办法适应,而是怎么适应都难以像农村生活那样“如鱼得水”。
除此之外,很多人关心的是鄂尔多斯如何帮助这些农民解决就业的?鄂尔多斯的官员也承认这是他们鼓励农民来“去库存”之后遇到的重大问题。
“我们开设了职业培训课程,并拥有帮助农民找工作的咨询小组,我们为雇用农民的小型公司的成立提供200万元人民币的补贴,我们还与经过挑选的公司一起准备招聘日活动。我们清楚,农民在这里拥有所有必要的公共服务,但显然,还需要一份工作才能避免他们想要返回农村。”鄂尔多斯一位官员说道。
没有稳定的工作,也就意味着这些农民就算有房也并不能安定下来,生活习惯的差异很难让他们过得踏实、舒坦,内心的这种矛盾一旦在他们失业后会激化,甚至会让他们选择逃离城市,回归农村。
江西:开放商资金断裂楼盘停建 购房者&农民工上访
去库存中最矛盾的一点就是,库存量的计算是如何计算的?那些处于施工中在建的房产是否也属于库存量?实际的去库存中,三四线等城市并没有考虑这个城市真正的需求量,而大肆建房,库存压力这么大,在建的房产中也同样是存在着大量的库存。
在江西宜春市、新余市等地,很多开发商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开发商宣布破产,最后的伤害都积攒到业主身上,而这种开发商的资金断裂也直接会导致农民工拿不到工资。
这样的恶性循环的房产开发案例在国内的三四五线城市并不少见,也成为去库存的一块巨大绊脚石。
催促城镇化发展,鼓励农民去城市购买房产,并不是有效的路径。毕竟作为外出打工收入最高建筑工人,他们能承担的房价也大都是这些三四五线城市,然而处于开发商资金断裂的受害者之一,他们连自身的收入都没法保证,如何来帮助这些城市去库存?或者他们也是众多因为资金断裂无法拿到房产证的受害者之一,无论哪一种都在逐步让他们落户城市变得消极。
河南:夹层中的农民工——供不起城里房,回不去故乡
其实这是一种有意愿在城市购房的农民群体,他们从若干年前就来到城市打工,用以贴补农村家用,或者建自建房、养育儿女。他们一般在城市从事建筑行业、制造业、服务业。
制造业的不景气,导致越来越多的工厂倒闭,这些漂泊在城市的农民又由于文化、技能限制,往往也就流转到其他不太需要特定技能的行业,拿着一份在城市最低保障工资左右浮动的收入,有时还是没办法避免失业。
这样的农民,在河南有很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5年全国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水平在3072元,而这“沉甸甸”的三千元,有时候是负担一家人开支的来源,还要负担在城市打工租房等的开销,完全不能供房贷。
这一部分农民工收入微薄,工资增长缓慢,虽有进城购房需求,但这种需求似乎并不能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然而回乡也并不是可行之路,农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空荡荡的地方,人们都外出打工了,也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务农也不太现实。
他们就是在城市处于购房夹层中的一类,想买房,攒了十几年的收入却赶不上日益增加的房价;他们工作没有任何稳定性可言,导致购房也会加大银行贷款的难度;他们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付出,却并没有享受到作为一个市民应有的住房公积金等保障。他们虽然也生活在城市里面,但是却住在城中村,或者是随着拆迁越搬越远的郊区,城市的房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而家乡虽然怀念却已不合适回去。
以上三种就是海天小编选出的农民“去库存”代表类型,事实上,我们应该给予这些真正对房有需求的农民出台实实在在的政策,并促进这一批有强烈意愿落户城市的农民更多技能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踏实就业,这才能真正帮助解决“去库存”。(资料数据参考: 《参考消息》 《中国经济周刊》)